中国“职业大学”的衍变

栏目:数据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1
分享到:
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我国首批职业大学13所。由于这些学校都是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因而取名“短期职业大学”

内容来源:深度优成原创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下,阐述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内容。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于当年5月底认定了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升本后学校名称均保留了“职业”二字。

那这是不是国内首次“职业大学”名称的出现呢,答案是否定的。

七十年代末,十年“动乱”甫定,各项事业百废待兴。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缺乏人才

当时,普通高校数量有限,十年文革使其元气大伤,正处于逐步恢复中。普通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的升学矛盾十分尖锐,俗称“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同时,在我国的一些中心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和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显,如1980年,无锡市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10亿元和35.55亿元,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全市各类专业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8.8%,其中工业系统中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4.6%。占无锡经济90%以上的中小企业以及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其专门人才所占比重更低;而在国家统招统分体制下,每年分给无锡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很少,能到中 、小企业及乡镇企业工作的更是微乎其微。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提出从本地的实际需要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因陋就简地兴办一批高等学校

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我国首批职业大学13所。由于这些学校都是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因而取名“短期职业大学”

短期职业大学是全日制的,一般是二、三年制的综合性地方大学。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一种新的类型一一高等职业教育。它的主要特点是地方性和职业性,其地方性即地方办学、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培养人才,其职业性主要是它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开发型的人才。地方建设需要什么类型专业的人才,它就培养什么人才。它的职业性并非为了就业,相反,它的毕业生没有“铁饭碗”可端,只被择优推荐录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职业大学曾一度发展到巅峰时的128所。不过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大学是对普通高等教育在数量上的补充。直到1995年5月,国家教委印发教职[1995]12号文《关于印发〈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正式承认职业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高等学校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名称还保留“职业大学”的专科学校还有10所。分别是:天津市职业大学、四平职业大学、南通职业大学、苏州职业大学、扬州市职业大学、黎明职业大学、九江职业大学、鄂州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和新疆职业大学。

数据来源:教育部官网

参考文献: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曾子达.我国短期职业大学兴起的社会意义[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5(05):18-22.

高帜.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教育报, 19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