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着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今年5月份教育报出台《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支持高校围绕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基地。
通知中的建设目标是,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经过半年的申报和遴选工作,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名单。
首批共有55个基地入选,来自全国23个行政区的55所高校,传承的项目也是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入选最多的是当地的特色戏剧,如:中国戏剧学院(北京)的京剧、唐山师范学院(河北)的评剧、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的梆子戏、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的越剧、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的黄梅戏、泉州师范学院(福建)的南音、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的秦腔等。
除了戏剧,还有很多其他特色文化项目入选,如:邯郸学院(河北)的太极、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的五行通背拳、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的顾绣、苏州大学(江苏)的江南丝竹、景德镇学院(江西)的陶瓷文化、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的龙舟、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的蜡染、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的孔子射艺、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的中国传统书画等。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历史的悠久、文化的丰富。
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